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西域36国传奇[[[[2]]]

  • 西安[长风]
楼主回复
  • 阅读:1105
  • 回复:0
  • 发表于:2012/6/1 11:12:24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猎骄靡重建乌孙国之秘与江都公主远嫁乌孙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借助“真命天子”的名分被冒顿单于收留过后,猎骄靡又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重建乌孙国的。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问题,史书还是没有给出答案。
  
  对此,民间和学界一直有一种默认,那就是猎骄靡能够重建乌孙国完全得益于冒顿的帮助,如果不是冒顿的器重和充分信任,猎骄靡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并且极有可能早早就战死沙场。
  
  这种猜测不无道理,只是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根本。那就是如果猎骄靡没有非同一般的决心和能力,就算冒顿单于把他捧到月球上去,他迟早有一天也会掉下来摔成肉饼。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零散的史料记载来侧面还原当时的情景。
  
  在冒顿取代父亲坐上匈奴单于的宝座后,年轻气盛的冒顿又率领着匈奴军队一鼓作气打败了东胡等中小国家,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当时,匈奴的疆域大致是:以中原河南塞为界,到达朝那,肤施,进而侵入燕、代两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东到新疆,西达山西,北起外蒙,南达陕西,都是匈奴的地盘,最起码是匈奴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汉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却节节败退。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率领40万大军南下,直奔长安,为了安定边境,汉高祖亲自带兵北上迎战。当时,北方正是冬天,下着大雪,很多南方来的汉朝士兵都没有遇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但是,汉军刚同匈奴兵交战,匈奴兵就向北边败逃,就这样,汉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吓得冒顿单于逃之夭夭。突如其来的胜利激发了汉军的士气,汉高祖决定乘胜追击。但汉高祖毕竟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了确保不落入敌人的圈套,他先后派出十几个使者前去探察情况,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病残,连他们的马都瘦得没有马样。高祖还是担心侦察的情况不可靠,又派一员大将去匈奴营地刺探。这员大将回来后告诉高祖,匈奴人马确实都是老弱残兵,但冒顿一定是把精锐埋伏起来了,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汉高祖听了非常生气,还把这员大将关进了监牢。高祖怕冒顿闻风逃走,亲自带着一支骑兵追赶上去,他们刚到山西大同,就听到四面八方响起了哨声,匈奴军队象群蚁出洞似地涌了出来。匈奴个个兵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都不见了,高祖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才退到大同东面的白登山上。就在这时,冒顿派出40万精兵,把白登山给包围了,好在白登山势险峻,匈奴士兵久攻不上,同时,由于前来营救的汉军被阻挡在山外,高祖也法脱身,这这样,汉高祖及部分人马被围困了七天。后来,谋士陈平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派了一个使者带着金银珠宝和一副美人画象去见冒顿的妻子,也就是匈奴皇后,使者对她说,“这是中原皇帝送给你的礼物,中原皇帝希望同匈奴大王重归于好。画上的是中原美女,在中原这样的美女比比皆是,每个皇帝都喜欢。”匈奴皇后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心里于是乐开了花;她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貌的女人,于是打翻了醋瓶,她担心,万一冒顿单于打进了中原,迷上了那里的美女,她这个皇后怕是位置不保。当天晚上,匈奴皇后就对冒顿说,“我们就算占领了汉朝地盘也没办法长住下来,再说,汉朝的大军就要到了,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听了皇后的话,第二天一早,冒顿就下令将包围圈撤开一角,把汉军放了出去。
  
  在我们这个由男人主导的世界里,用男人的方式来对付男人并不总是凑效,最起码代价高昂,有的时候,用女人去对付男人身边的女人,往往比刀光剑影更加廉价有效,因为男人之间的刀光剑影看得见,而女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在心底,一条性命未必能够摆平一个男人,但一条项链或许都能够搞定一个女人。大多数女人能够容忍男人比自己更优秀,但无法容忍自己男人身边还有第二个女人比自己更迷人。这既是贪官背后必有一个腐化的女人的原因,也是贪官们在背地里包二奶,养小三的缘由。
  
  白登山一役后,汉高祖虽然有惊无险地回到了中原,但是,他对匈奴及冒顿的仇恨却升腾到了顶点,为了打败死敌,汉朝当然迫切地希望借助第三方势力共同抵御强大的匈奴。
  
  可是,在当时的西域政治格局下,匈奴一家独大,汉朝一时找不到可以共同抗击匈奴的盟友。和汉朝同样郁闷的还有乌孙国王子猎骄靡,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复国梦想,少年猎骄靡于是向冒顿请命带兵打仗。当时,整个西域地区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部落),而这些部落常常为了抢夺地盘争得你死我活,冒顿正好需要一个助手协助自己。
  
  所以冒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猎骄靡的请求。由于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猎骄靡很快就了一身骑马射箭的好本领,再加上复国梦的驱使,猎骄靡带领军队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西域小国,屡建军功。就在这个时候,猎骄靡又向冒顿提出了一个更了不得的请求——带兵攻打月氏,替父亲报仇,为乌孙国报仇。然而此时的月氏已经在汉朝和匈奴的威慑下分裂成大月氏和小月氏,大月氏西迁至天山北麓的塞种地区(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小月氏被匈奴收复后留在了月氏故地。对于猎骄靡的第二个请求,冒顿同样没有理由拒绝,因为大月氏所占领的地区正是乌孙国的故地,乌孙人猎骄靡把自己的国土重新夺回来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
大约在公元前139年—公元前129年间,猎骄靡率领乌孙旧部向大月氏疯狂进攻。对于这场复国大战,史书没有透露任何细节,但我们能够估摸到,战争的场面一定盛况空前。但是,史书却记载了战争的结果:大月氏再度西迁到今阿富汗北部地区。由此看来,猎骄靡在这场复国大战中大胜月氏。
  
  打败大月氏之后,猎骄靡可以说既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又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已经基本具备复国的条件。为了能够稳住阵脚,猎骄靡一方面继续西征,扩大地盘,比如猎骄靡就与匈奴右贤王相约进攻已经西迁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国。大月氏人根本不是报酬心切的乌孙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对手,连国王都被杀死,头盖骨被做成了酒杯。另一方面,猎骄靡不断扩充军队,并一度使兵力达到数十万。至此,乌孙复国基本上算是万事俱备了。
  
  直到汉武帝年间,乌孙已有户口12万,人口63万,军队18万。可是,就在猎骄靡踌躇满志,意欲建立一个强大的乌孙国的时候,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他的复国梦想遭到了冒顿的坚决反对。
  
  当然,冒顿并不是反对猎骄靡建立一个傀儡乌孙国,而是反对猎骄靡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孙国。可是,猎骄靡所要建立的恰恰是一个独立自主,不依附于匈奴的乌孙国。那么,猎骄靡该怎么办呢?他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无条件服从冒顿,毕竟没有冒顿就没有猎骄靡的今天;二是和冒顿彻底决裂,如果冒顿依旧反对乌孙复国,那么就兵戎相见;三是曲线复国。
  
  选择屈从,这当然是冒顿所十分乐意的,但是猎骄靡却不可能甘心,他在冒顿的庇护下委曲求全地长大,不就是为了能够重建乌孙国吗,如果什么都听冒顿的,那么他这些年的窝囊过活就失去了意义。
  
  选择决裂,不是猎骄靡不愿意,一是他如果这样做的话在感情上过不去,二是他会因此被认为是忘恩负义的人,背上骂名,并因此失去人心。
  
  基于猎骄靡当时的处境,他没有理由不选择第三条道路。但是,如何曲线复国却让他犯了难。此时的冒顿与猎骄靡就像一对已经彼此完全厌倦而又没法分开的夫妻,一方因为在结婚以前受到过另一方的恩惠,等到后来发达了厌倦对方的时候,拉不下颜面说离婚,于是不是不继续这种貌合神离的生活。
  
  猎骄靡的内心是无比苦闷的。他在苦苦思索乌孙国的出路。可是,他复国强军的理想愈是强烈,他的内心就越是抑郁。
  
  前文已经说过,经过白登峰一役后,和猎骄靡同样抑郁的还有汉朝,汉朝此时正在挖空心思琢磨猎骄靡的内心,希望能够把猎骄靡从冒顿身边夺过来,帮助汉朝抗击匈奴。可是,直到猎骄靡打败大月氏,汉朝都没能找到收买猎骄靡的办法。直到有一天,冒顿与猎骄靡的一次争吵给了汉朝以灵感。
  
  对此,史书虽然没有记载,但我们能够站在冒顿和猎骄靡当时的角度想象这么一幅场景:虽然重建后的名义上的乌孙国还在匈奴的统治之下,猎骄靡也没有明确反对乌孙国的这种傀儡状态,但是,在乌孙人和匈奴人之间,常常因为被奴役与奴役的关系暴发种族冲突,直到事情传到猎骄靡和冒顿的耳朵里。最后,由于猎骄靡与冒顿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乌孙人在冲突中总是处于下风,这于是愈发激化了猎骄靡以及乌孙人对匈奴的忿恨。两个男人由此发生了争执,产生了隔阂。
  
  人世间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却往往因为少数人从中作梗于是就变复杂了。汉朝的君臣们于是很容易想到,既然猎骄靡会因为复国的事情和冒顿产生矛盾,就说明复国是猎骄靡的心目中的头等大事。那么,只要汉朝向猎骄靡表明支持乌孙独立建国的想法,并采取积极行动帮助乌孙国独立,猎骄靡就会义无反顾地站在汉朝这边。
  
  对于汉朝而言,为达到支持乌孙复国,最终联合乌孙共同对抗匈奴的目的,同样有三种选择:
  
  一、直接以支持乌孙复国为名向匈奴出兵。可是,在那个年代,汉朝在与匈奴的连年战争中并没有讨到便宜。直接出兵极有可能吃力不讨好。
  
  二、发展生产,壮大国力,让乌孙主动投靠自己。可现实是,汉朝的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迅速壮大的。
  
  三、派出能人出使乌孙,直接向猎骄靡表明意图。当时的汉朝和乌孙可以说是拥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匈奴,所以,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汉朝和乌孙很容易达成合作意向。
  
  经过权衡分析,汉朝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即派人出使乌孙。史书没有透露汉朝派人出使乌孙的更多细节,但是,正是史书上的有意无意间的回避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汉人为什么使出的是“美女外交”,而不是“俊马外交”“帅哥外交”“武力外交”“黄金外交”等等,再或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例和亲是如何诞生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还是寄望于从侧面寻找答案。纵览4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在汉武帝以前,史书上少有关于和亲的记载,这大抵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和亲也其它所有事物一样,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也有一个诞生的过程。也就是说,当时的什么条件给汉朝与乌孙间和亲创造了条件,使得这两个国家史无前例地走到了一起。
  
  这大抵是因为,当时的汉朝虽说创造了西域乃至世界各国无法匹及的文明,但是,真正能够吸引西域的,既不是汉朝强大的国力,也不是汉朝丰富的资源,而是汉朝盛产美女,汉朝是个美女国度,这个匈奴皇后已经领教过了。
  
  有不少学者认为,汉朝的外交可以称之为“美女外交”,汉朝的国防可以说成是“美女国防”,还有少数学者认为,一部汉朝史甚至都可以说成是“美女史”。把整个汉朝史等同于“美女史”的观点固然过头了一些,但是,它又表明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美女在汉朝历史上的地位举足重轻、无可取代。与美女地位重要同样引人关注的是,汉朝的美女特别多,当然,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不可能还原当时美女们的相貌,但从汉朝美女们的服饰可以窥探一二。仅以汉朝流行的曲裾(qū jū)深衣为例。
  
  通俗地讲,曲裾深身的意思就是婀娜多姿的长衣,可以理解成现在人们所说的旗袍。《五经正义》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意思是说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曲裾深衣的制作工艺也很有讲究,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的下裳以十二幅度裁片缝合,以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这是古人崇敬天时意识的反映。采用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则;垂直的背线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事要公平。可以说,曲裾深衣不仅把女性婀娜优雅的身段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汉朝文化也在女性服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汉朝美女多还有另一个原因。众所周知,西域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常年干旱少雨,气候恶劣,所以,在这种气候环境下,西域女性的皮肤也就非常干涩粗糙,然而,中原地区,特别是江南一带和长江流域,女性由于长期受到暖湿空气的滋润,皮肤相对而言非常湿滑细腻,自然就能够给人心观感上的愉悦。长期与“丑女”为伴的西域人一旦见到江南女孩,当然就会被她们的美貌所迷住。
  
  既然汉朝最能够吸引西域,最能够打动西域男人心的是美女,那么,正急于靠拉拢乌孙共同抵抗匈奴的汉朝凭什么不打美女牌呢?
  
  所以,汉武帝做了一件被后人看作是惊天动地、意义深远的大事,派使者到乌孙求亲去了。对于汉朝使者的到来,猎骄靡是求之不得,他一方面派人到汉朝提亲,另一方面也在和汉朝结盟作打算。
  
  可是,和猎骄靡一拍即合后汉武帝又遇到了一个难题。
  

从天堂到地狱,哥只是路过人间。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