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禅》

  • 山阳郑孔河
楼主回复
  • 阅读:2513
  • 回复:27
  • 发表于:2012/7/23 6:18:46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禅》是一部日本电影。白天在罗汉洞盘桓的时候,女子推荐给我看,还有一些关于禅宗的电视剧。当时宽福法师也在场,他没看过,我更是闻所未闻。下午回家来,边整理照片,边搜出电影来看,断断续续的,几乎是听音而已,没有丝毫印象。

我对禅一直怀有敬畏心理,认为那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就像打哑谜一样。我天生鲁钝,对那些公案参不透,弄不明白,所以一直敬而远之。我还是喜欢净土宗,简单,明了,就是一句佛号而已,能直达人心。现在女子推荐给人看这部电影,我就有些心痒,因为大家都公认女子有天分,是个才女,一向专研禅宗,在空间里也取名禅心,既然这部电影能感动她,就一定不一般。对于不一般的东西,谁不心痒痒。晚上有点累,睡得很早,才过10点就上床了,结果到凌晨2点多又醒了眼。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何不找出《禅》来细细看看。

花了2个多小时候,总算把电影看完了。说实话,我倒没有女子那么激动,很平和的,不就是一个日本和尚来中国求学、学成回国传道、最后独立一派的故事吗,和金庸的那些武侠小说没有两样。看了电影,虽不激动,却很让人感怀的,看完后睡在床上浮想联翩,于是又爬起来打开电脑,心想不写出来就对不起自己了。


我的感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禅就是生活。电影里说,在我国宋朝时期,日本和尚道元专程来中国求学,连续拜访了七位高僧,都是徒有虚名,在大失所望后准备还乡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天童山负责典籍的和尚。这典籍和尚背着了很多东西,但乐呵呵的,很享受。道元想上前为典籍和尚减轻点负担,替他背点东西,被拒绝了。典籍说,这是我负责的活,怎么会让给你呢。原来以为典籍的工作就是管理经书的,是坐办公室的,其实在电影里,典籍和尚就是伙房里的厨子,那天他出外采购,就遇着道元了。看到典籍和尚把做饭的活当作宝一样,非常珍惜,让我很感慨。都是一样的做活,境界不一样,领悟就不一样。工作没有高低,高低全在人心,干任何工作,都是一种修行,一种历练。有的人老爱抱怨、怨天尤人,有的人乐呵呵的,心满意足。其实只要你知足,只要你平和,干胡哥的活和挑大粪没有什么区别。对有些人来说,像胡哥一样位居亿万人之上,照样不快活,照样能找到不顺心的事;对有些人来说,就是沿街乞讨,照样走也唱,睡也唱,满脸笑颜。所以我觉得,禅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禅、时时有禅、样样有禅。手上满是泥土,心里一片澄明,这样以来,做人岂不快活。

二、禅就是脱落。脱落是电影里的原话,要我说,就是放下,舍弃,自在。才接触佛法的时候,总想求个明白,悟出点道理,其实那是极其肤浅的想法,难怪我一直呆在门外。道元教导弟子坐禅,就是不要喜,不要忧,不要牵挂,不要名利,不要大彻大悟,不要成佛,甚至连坐禅的念头都不要,一直坐下去。求悟求解,本身就是一种追求,一种贪欲,一种牵挂,一种执着。一直坐下去,这个话说得多好,不拐一点弯,一直坐到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想,一直坐到连坐的意识都没有,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恕我冒昧,套用一句话,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一直活下去,至于活出个什么质量,活出个什么状态,穿什么、吃什么、地位有多高,腰包有多鼓,都不要去想,能活就好。这样一来,你就活出个无牵无挂,无欲无求,无忧无虑,这不好吗?你不操心,自有人为你准备好了一切;你不追求,自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不请自来。胡小林对阿弥陀经里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理解就很深。他认为,你只管念佛念法念僧,其他什么都不要想,一切都由佛菩萨替你安排好了,诸佛护念你,那还得了。净土宗里的念佛法门,就是通过持执佛号,来放下一切,通过信愿行来达成一切。只要你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就会将身外之佛与自身之佛合二为一,就会把自性之佛显现出来。这样一来,不光死后往生净土,就是在活在的时候,所处之地就是净土。因为你就是佛,佛所在之处,不是净土是什么。

三、禅就是社会。电影中玲子出家了,丈夫过着乞讨的生活。一天,一个和尚在玲子丈夫面前停了下来,给了一些食物,一些钱。玲子丈夫笑嘻嘻地说,没想到出家也是赚钱的营生呀。说实话,我当时看到这里心里一震,他怎么能这么想,怎么这么不开化。当那个和尚留下一个小包裹,玲子丈夫打开一看是一绺头发,就随手就扔了。我又一震,这人是油水不进呀,恐怕释迦摩尼佛对他也没办法度化。我猜想,这头发是玲子的,玲子还念及一场夫妻情意,只是没想到遇到这样一个榆木疙瘩。电影里还有一个情节,后了和尚在玲子为他吮吸蛇毒时,起了邪念,欲行苟且之事,随即醒悟,痛悔不已。后了非常自责,自行离开寺庙,道元都没留住。我当时在想,后了本性不坏,只是一时荷尔蒙起了作用,知错能改,过去就过去了,不必牵挂,过分自责不也是一种执着吗,和脱落一切相违背了。但后了还是走了,他心里有个阴影,他不能原谅自己,就这样还俗了。后来,后了对玲子说,我爱你,但最终两人没走到一起,又很让人感概。这就是社会,形形色色,不光是红尘之中,就连佛门之中也一样,只要没有成佛,谁都还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起了罗汉洞里的一位女居士,她说话大声大气的,做事很夸张,我都觉得她有点张狂,可是也就笑笑。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会,哪能都一样,反而觉得那位居士就是弥勒佛,没有忧愁,没有烦恼,这样不也很好吗。

写到这儿,心里就给自己一个愿望,有空的时候,再把这部电影好好看一遍,我想收获和领悟肯定会和头遍不一样的。禅嘛,就是禅,不是佛教专有的,我们每个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的。要善待自己,别苛责自己。

[此贴被满天星于2012-7-23 17:28:22编辑过]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山阳在线
  • 发表于:2012/7/23 7:04:30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诗经女子
  • 发表于:2012/7/23 7:59:46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禅》无可解读,亦无处不在的融于生活之中,电影中最打动我的却是最后那个镜头。
拍摄很唯美,很有深意。
  
  • 山阳郑孔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7/23 8:36:29
  • 来自:陕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诗经女子)的帖子

同感,画面给人的享受和张艺谋不相上下,相比而言,张以大色块撞击人的眼球,简单,直接,而《禅》的画面类似于中国画,含蓄,唯美,耐人品味。
  
  • 尚德草堂
  • 发表于:2012/7/23 9:58:08
  • 来自:陕西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满天星大作天天见啊!
拜读!
  • 王狗剩他妈
  • 发表于:2012/7/23 10:08:18
  • 来自:陕西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生活里大多是俗人。面对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多的是浮躁。不得不用这些所谓的禅经来抵御滚滚红尘的诱惑。
  • 仰孝顺的乡村
  • 发表于:2012/7/23 10:26:15
  • 来自:陕西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释迦摩尼在开悟成佛的时候认为人人都具佛性,没有成佛是因为执着妄想。我想修佛也是执着,人不执着,何处修佛?人不妄想,佛在何处?
太平山下万福人,万福人家享太平
  • 商洛医院郑医生
  • 发表于:2012/7/23 10:55:47
  • 来自:陕西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仰孝顺的乡村)的帖子

学佛就是消除我们的执着和妄想,先生第一句话说的过去,因为我们执着所以我们对虚妄的事念念不忘,所以我们示凡夫俗子,不执著就是看空,佛教不是看空,就是说执着有是不对的,看空更是不对的,佛教不落空有,而在空有之中,所以凡夫因为执着可以有一种靠近学佛精进的勇气,而看空就是什么也看的淡了,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了,这种人佛都没有办法,所以佛教有一句话说:宁要执着须弥山不可着空芥子许,就是这个道理,那些这也不管那也不在乎的,看似看空看淡其实还不如凡夫俗子的。反过来,先生第二句话就大错了,佛说,凡夫因为妄想才轮流尘世,妄想没有了就近佛了,所以先生说人不妄想,佛在何处?人因为妄想,想的所有的佛都是魔,因为妄想才见不到佛,才去佛甚远!
还年轻,忙总比闲着好。
  • 山阳郑孔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7/23 10:57:41
  • 来自:陕西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楼(尚德草堂)的帖子

握手。有感而发,不得不发,咱就这点生活乐趣,玩玩而已。
  • 山阳郑孔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7/23 10:58:52
  • 来自:陕西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王狗剩他妈)的帖子

同感。对于滚滚红尘,佛确实是一剂良药,让我们沉静,远离浮躁。
  • 山阳郑孔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7/23 11:01:10
  • 来自:陕西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仰孝顺的乡村 发表于 2012-7-23 10:26:15 :
释迦摩尼在开悟成佛的时候认为人人都具佛性,没有成佛是因为执着妄想。我想修佛也是执着,人不执着,何处修佛?人不妄想,佛在何处?
仰老师领悟渗透,非我等所及。其实就是这么个理儿,执着是人生第一大障碍。
  • 山阳郑孔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7/23 11:06:34
  • 来自:陕西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楼(商洛医院郑医生)的帖子
你在这儿有点谈玄。说白点儿,执着的人还有救药,毕竟他对万事万物还有追求和妄想,只要把妄想引导到参佛修行上就OK了;而空有就是玩世不恭,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沾染,没有缺点却是个大缺点。因为这种空有,什么都不执着,什么也不挂碍,让人无法下手了。
  • 仰孝顺的乡村
  • 发表于:2012/7/23 12:18:27
  • 来自:陕西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楼(商洛医院郑医生)的帖子

哈哈,我不懂佛。不过,我思故我在。我可以是所有的人,全体的人。我想佛在佛就在吗?不想又如何呢?
太平山下万福人,万福人家享太平
  • 王二狗他爹
  • 发表于:2012/7/23 13:09:57
  • 来自:陕西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世上修佛千千万,可见几人是真佛?

佛是几世的接力?如此跨世的执着是否离佛八万里?修佛的本身即是一种执着,放下佛经是不是也是错的?

发愿是什么,我想肯定是要达到一个为了众生的宏大誓愿,这种誓愿的完成过程是不是一种执着?

我想执着之意,应该在于放弃为自身利益而所作的追求,除此。执着应该没有错。

执念太重,还在执着,不应成为修佛之人的借口,都去看淡,都去放下,都去遗忘,学佛之人何谈入世?何谈进取?

不知道这是不是佛与非佛的划分?

如此还有一点,对佛的信念算不算一种执念?是否应该转换为对自身的一种自信?如六祖所为,人本一切具足?

又如金刚经之所言:佛所说佛法,皆是非法?是不是关于佛的经义,只可借鉴,不可照搬,全靠自己摸石头过河?

若做如是观,可见世人学佛,几人能走出学的执念?

本人不懂佛,只是少量看过金刚经心经,先贤的智慧灿烂如花,我尚且迷恋而不拔,更何况经义之言,又有几人得脱?

阿弥陀佛,老婆喊我吃饭——
[此贴被王二狗他爹于2012-7-23 13:11:30编辑过]
  • 商洛医院郑医生
  • 发表于:2012/7/23 15:08:53
  • 来自:陕西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楼(王二狗他爹)的帖子

修行人千千万万数千年除了释迦摩尼还没有佛,但是有佛再来只是我们凡俗夫子不知道,也可以认为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佛,但有近佛,唐朝的慧能法师就是中国的佛,在魏晋时期的布袋和尚是将来佛就是弥勒佛。至于楼主说的和我说的一样,去佛甚远罢了!
还年轻,忙总比闲着好。
  • 商洛医院郑医生
  • 发表于:2012/7/23 15:12:15
  • 来自:陕西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楼(仰孝顺的乡村)的帖子

我思故我在,是执着的人在,我不思我思都是去佛甚远,我也是的,因为我们还在臭泥里,想和不想都是臭,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清凉世界是什么,感受不到佛境的!
还年轻,忙总比闲着好。
  • 以易会友
  • 发表于:2012/7/23 16:08:33
  • 来自:陕西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错,拜读
  • 诗经女子
  • 发表于:2012/7/23 16:09:17
  • 来自:陕西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哎~~~~怎么这么多议论,静心涤魂,但求心安心静,自然而来,自然而去多好,何须非要悟个三五道理?
  • 仰孝顺的乡村
  • 发表于:2012/7/23 16:14:49
  • 来自:陕西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楼(王二狗他爹)的帖子

发愿是什么,我想肯定是要达到一个为了众生的宏大誓愿,这种誓愿的完成过程是不是一种执着?
太平山下万福人,万福人家享太平
  • 山阳郑孔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7/23 16:39:50
  • 来自:陕西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仰孝顺的乡村 发表于 2012-7-23 12:18:27 :
回复  7楼(商洛医院郑医生)的帖子

哈哈,我不懂佛。不过,我思故我在。我可以是所有的人,全体的人。我想佛在佛就在吗?不想又如何呢?
这个观点我不赞同。你想佛的时候佛在,不想的时候也在。佛一直就在那里,在你的本性里,与你想不想无关。
但是你的想的时候,就会和佛感应道交,就会使自性佛显现;不想的话,则与佛越远,迷惑更重,陷入更深了。
  • 山阳郑孔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7/23 16:49:45
  • 来自:陕西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楼(王二狗他爹)的帖子

实际上,向佛修行也是一种执着,而且是很深的执着,只不过这种执着指向成佛成菩萨的道路上,被称为正念;除此,对名闻利养的执着,只会加深对贪嗔痴的业障。所以就像前面郑医生所说,执着比空有好,原因是有执着就有救,没执着就没救。
每个人的业障是累生累世积累的结果,消除业障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需要累生累世不断努力才有成果。但就这一生来说,只要听闻佛法,明白道理,明确方向,就是非常稀有的事,很不得了的。
金刚经所说的是人的本性,那是剔除外界障碍后证悟的境界,不是我等凡夫所能知晓,即便你知道明白的,也只是纸上的知识,而非自己亲证和体验,这也是你前进道路的障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