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坡根(散文)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8 10:58:12
  • 来自:陕西
  1. 19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楼(子舒散人)的帖子
谢谢!乡情是一个很难挥去的情感,亦向您问好。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8 10:56:16
  • 来自:陕西
  1. 18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阿里巴人 发表于 2013-1-27 8:20:42 :
精彩,拜读了1
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8 10:55:22
  • 来自:陕西
  1. 17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匿名游客 发表于 2013-1-27 14:32:33 :
不知道楼主说的战壕在哪里?莲花山上吗?
是呀,战壕在莲花山顶端翠微处,是山阳曾历战火的见证。
  • 王狗剩他妈
  • 发表于:2013/1/27 18:11:28
  • 来自:陕西
  1. 16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好图片
  • 思乡国庆
  • 发表于:2013/1/27 17:41:37
  • 来自:河南
  1. 15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文章,质朴的图片,质朴的情感。
鼓掌!
  • 子舒散人
  • 发表于:2013/1/27 12:32:45
  • 来自:陕西
  1. 13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笔质朴,抒发了浓浓的乡情。拜读问好。
  • 山阳在线
  • 发表于:2013/1/27 8:20:42
  • 来自:陕西
  1. 12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精彩,拜读了1
  • 山阳在线
  • 发表于:2013/1/27 8:15:04
  • 来自:陕西
  1. 11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先占位子,再来阅读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22:55:37
  • 来自:陕西
  1. 10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浏览,本篇结束!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22:41:49
  • 来自:陕西
  1. 9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坡 根(八)



老家的房子有三间,是我爷爷和我父亲在民国时用借贷来的钱粮,加上亲戚的帮助盖成的。

七十年代分家,兄弟三人一人分得一间,从八十年代起就没住人了。

我的兄长老大在老房的东边重新盖了四间大瓦房,他所有的那一间房只是放些柴草。我的二兄长在地区行署工作,房子闲置,也是放置一些杂物。我从七十年代起就一直在省城的一所大学工作,父母在世时住在我和老二的老房,到八十年代末,先是父亲去世,九十年代母亲去世,老房子从此再没有住过人。

老房子低矮,土墙疏松,屋顶栈板很薄,前年长兄捎来话说:房子太旧,年久失修,加上连阴雨,房子快塌了,问是拆还是修。二兄意见是长兄年纪大绝对不要去修,给我讲看怎么办,意思是:他的房让我用,房子也让我修。我离老家比较远,退休时间还早,用房子眼下只是个话。但是,我反复思考,决定请假回去修房,我不能让那老房子塌掉,就是不用也不能让他塌。而且,要原模原样。原因很简单,那老房是我的祖辈留下的念物,我不能忘却他们的艰辛;那老房是我童年的记忆,我不能没有记忆的见证;那老房是我思念家乡的情根,我不能没有期盼。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22:41:23
  • 来自:陕西
  1. 8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坡 根(七)



记忆中的夏天,太阳挂在天上,像一团火,烘烤着天下所有的东西,村庄、树木、田野、河流,我不知道他把这些东西都烤熟了想干什么,我只知道没有一处是凉的,到处都热烘烘的,只有河里的水流还凉爽。因此,村前的河流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大人们是不准孩子下河的,怕中暑。可是小鬼头们还是有办法的,到中午时分,太阳越毒,溜到河里的孩子越多。河里到处都是小男孩,一个个晒得黑油油的,光头光脊背,身上只穿着小裤头,还有的干脆光着腚。孩子们左手提着打来的鱼,右手拎着一根8号铁丝(铁丝是打鱼的工具),赤着脚在河里跳上跳下,追赶着鱼群,瞅准机会就抽下去,那些跑得慢的鱼就只得牺牲了。到了晚饭的时候,太阳已经不毒了,孩子们也该回家了。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是偷偷出来的,心里琢磨怎样向大人交代。打了鱼有战果的好说,最多挨几句骂,大人见有鱼,一家人高兴的去做鱼、吃鱼,谁还顾得上纠缠不休。没打上鱼的可就惨了,除了挨骂之外,搞不好还要挨打。可是,打归打,骂归骂,第二天照旧,河里还是一群一群的光腚、光头,黑油油的精灵。

我跟他们一样,也是常常挨骂,有时还挨罚,罚站。说来效果都不大,最多管用两天,我还是能想办法溜出去的。我的捕鱼的方法多一些,除了在河里打鱼,我还自己制作鱼钩钓鱼。鱼钩是用绣花针作的。那时,没有电,都点煤油灯,我把妈妈的绣花针偷来,在煤油灯上烧红,再弄弯,这样鱼钩就作成了。然后,穿根粗点的线,绑在棍子上,再挖一些蚯蚓做饵,钓竿有了,那些贪吃的鱼便常常给我惊喜与高兴。

有一次,我发现门前的水渠有很多鱼,我很想弄到手。可是水渠的鱼游得很快,很难打到,怎么办?这时,我看见渠旁的稻草,立刻有了主意。我叫来小伙伴,一人拿一捆稻草,一个从上游往下游卷,一个从下游往上游卷。水照样流,可是鱼就走不了,一条条鱼被卷在稻草中束手就擒。很快我们就搞到一脸盆鱼,那心里要多高兴有多高兴。

我很自豪,因为我有先进的弄鱼的办法。到今天,每当我想起那情景,我就不由得会心的想笑。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22:40:19
  • 来自:陕西
  1. 7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坡 根(六)



莲花山上生长有很多药材,像柴胡、黄芩、苍术、桔根、远志、沙参、、何首乌、黄姜、细辛、丹参等等有二三十种,这些常用的中草药比比皆是,我小时常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到莲花山上去采药。我们上山采药,一般要在秋天。秋天药材生长成熟,成色好,晒干后分量重,可以卖个好价。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莲花山离我们很近,打开门,它就在眼前。可是,你若要上去就不那麽简单。大清早,糊里糊涂吃一点东西,背一点干粮,三五个小伙伴就吆喝着向莲花山出发。从家门到莲花山脚下只需五分钟的路程,可开始爬山就得整整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山腰。山腰是目的地,因为大部分药材是生长在山腰的。

山腰上有很多战壕,那是旧时战争的见证。战壕在山头上四通八达,虽然已经长满了荆棘,有些已经坍塌,但对我们来说那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每次来我们都要先玩一会战争游戏,在战壕里一边奔跑,一边喊着,快乐极了。

玩过游戏,便各自分开寻找药材。药材大部分生长在山的背阴部,像柴胡、桔根、苍术等,也有少数生长在山的高处的,像黄芩等,还有的喜欢贫瘠的石缝如何首乌等,沙参喜欢沙土。我喜欢桔根,它的花很好看,紫颜色淡淡的,有五个瓣,每一株都开一串花。要是你碰到生长有一片桔根的地方,一片紫色,哼哼!啥叫紫气东来,那就叫紫气东来,那就叫美呆啦。桔根不刚是药,它还是一种可口的菜。我们在山上又饥又饿,便时常将剥开的桔根的块根嚼着解饥解渴。日本、韩国的人很喜欢吃桔根作的菜,眼下,一些商人也喜欢从中国进口桔根。因为,中国的桔根品质好,很少污染的。

采了一天药,到下午四点左右,山里的太阳就已经不行了,直往山后溜,背篓里已经装满采来的各种药材。望着落山的太阳,寒气也渐渐上来,我们也是饥肠咕噜,该回家了,不然就要摸黑。这时,小伙伴们便隔着山包吆喝发出信号,大家互相联络准备下山。

下山,说容易也不容易。人说:上山腿长,下山腿短,真不假。背篓里的药材虽说不是很重,可也不轻,压得人直往前跑。这时,你只要稍微停顿一下,抬起望眼,看看这景,这色:一抹斜阳,如火如血,苍山巍峨,壮观如铁。如血也好,壮观也罢,好归好,只是无心去欣赏,脚下沙砾滚动,搞不好就跌倒,在70度山坡可不是玩的。

尽管是这样,可我们还是很高兴去莲花山,不知道是我们喜欢那山,还是那山喜欢我们。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22:30:10
  • 来自:陕西
  1. 6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坡 根(五)



谁能相信,在大山里竟有一道平川,它酷似江南。山青,青得滴翠。水蓝,蓝得如镜。到夏季,更有那一川的荷花,当她开放时哪个叫人心醉。

你看,弯弯的西河水在苍山脚下,顺着山的走向曲延而下。奇怪的是,西河的水不向东流,却一股脑儿向西,再向西。西河水走到我们村向南一弓,赐给了我们一弯良田,正应了地理风水。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弓外不弓里,既在穴,又藏风一应具有。

就因为这水富了这一弯地,都是上好的水田。村里人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就喜欢栽种荷花,一辈人一辈人的传,传到今天,一到春夏,家家还是栽种荷花。荷花的传种是用其块根,就是我们吃的莲菜。五月时分,天气转热,村里人开始整田开挖种莲,整好田灌足水就把种莲埋进水田的污泥里,让其萌生发育。到了六七月,荷花的叶径花都发育成熟,一道弯的荷花连接一片,那气势,那景观真是诗人有口唱不得呀。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两首诗写荷对我印象很深,一首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另一首是《小池》,诗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每当我站在荷塘边,无法形容我的感受时,我就念颂着杨万里的诗句,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抒发我的感受。

荷花不光是美,它的块根也是非常可口的菜,特别是我们村的莲菜,那就更特别了。不信,你看这一首《九眼莲》诗:色白质脆味香甜,山阳特产九眼莲;淡水芙蓉堪称羡,沃泥嘉藕更值钱。这首诗是我们村子的人陈文彦写的,收录在县志里。诗中写的九眼莲,刚开始我也不以为然,后来在西安吃饭时说起这事,我才细细观察,结果确如诗中所言。外地的莲菜要不是不够九眼,要不就是够了九眼也有几个发育不全,唯独我们村的莲菜是足足九眼,而且个个发育圆满。

虽然,我现在不常回家乡,可是,那山,那水,那荷花,那九眼莲却常使我魂绕梦牵。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19:08:59
  • 来自:陕西
  1. 4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坡 根(三)



我的老家对面的山叫莲花山,每次回到家,我总喜欢爬上老房子后面的山坡,站在高处看莲花山。

莲花山还真的酷似莲花,正中间的山包圆圆的独立耸起,那是莲台。四周山巅峰峦都朝向莲台,好象是莲花的瓣开着又含着。

莲花山的半腰有一个山洞,离大路约1000米,洞是在两个山梁相交的折皱处生成的。洞的上方、左方、右方都是绝壁,人是无法上去的,只有野鸽子在那涡进去的小洞穴中栖息。洞的右边有一道山涧,是莲花山上的雨水冲刷而成,山涧在雨水充足时,时常有清泉飞溅,洞的左边还有几个很小的洞,人称是子洞,是在洞里生活的人放柴草的地方。洞很宽敞,能容下近百人。洞的下方是一条曲延的山溪,四季泉水长流,水清澈透明,很渗。水中的青石下有很多山螃蟹,很小,那横着走路的样子,有时舞着双钳,吐着小沫煞是可爱。

这洞住过人,养过牛,如今又住上人。养牛是在60年代,住人是断断续续,从有洞以来就时不时的住有人。而今住上的是和尚,还有一个看门的孤老。

这次回家,抽了一点时间去洞上看看。

细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我撑着一把雨伞,沿着弯弯的山道向山洞爬去。山道已经铺上了水泥板,虽然很陡却也平稳。好不容易到了洞前,我那记忆中的水秀(石钟乳),那飞瀑,那青苔再也找不见了。眼前是一座佛窟,香烟缭绕,木鱼声声,一个和尚在打坐,旁边还有那孤老陪伴。和尚见我来依然闭目,只是眼皮动了一下。我买了一柱香和香表给佛进香,我感到那和尚的木鱼似乎敲得响了些。烧完香,我转回身望我那小山村。小村正罩在晨雾里,家家都冒着炊烟,雾和炊烟搅在一起,实在是分不清那是烟那是雾。

看着洞门上贴的《心经》,俯视眼下的山河,我想起了一句佛语“色即是空,空即是无”,眼前是——


  • 小李藏刀
  • 发表于:2013/1/26 15:51:18
  • 来自:北京
  1. 3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等待美文继续。。。。。。
不讲究规矩,随自己爱好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14:22:11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坡 根(二)



小时候,我最高兴的就是看见彩虹。

一连下了几天雨,黄胶泥吸足了水,粘粘的,滑滑的,不是将脚陷在泥里就是不小心滑倒,下不了地,出不了门,闷在屋里着实不好受,心情跟天一样阴阴的。

忽然放晴,地皮还没有干,顾不上太阳来晒,大人小孩都急急地跑出门外。大人们去地里看看庄稼,庄稼是除了老婆孩子之外的最亲的宝贝。孩子们去找小伙伴,趁着地湿团泥球打仗。

忽然,有人叫道:“快看呀,虹(jiang)! 虹(jiang)!”小伙伴们扔掉了手中的泥团,齐刷刷凑在一堆儿,指指点点,比比画画,点评那挂在天上的虹(jiang)。那虹(jiang)太神奇了,五颜六色,一个半弧,横挂在天上。

雨后,山清清,水浊浊,岚气冉冉,再横空飞出一道彩虹,那是最美不过的景致了。高兴之余,蹦蹦跳跳,指点比画,是自然的表露。然而,最不能让我理解的是,每当我正高兴的指着虹(jiang)喊叫的时候,隔壁的婆婆却制止说:“不能指,指了会生疮的”,我立即吓得收回了小手。虽然,我指了虹(jiang)并没有生疮,我还是记住婆婆的话,不去指虹(jiang),但心中是极不情愿的。

现在看来,那是一种尊崇,是人对自然的敬畏。

[此贴被清风于2013-1-26 14:33:15编辑过]

  • 清风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14:17:07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篇网络散文,旧作新帖,抒发一点小情绪而已。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