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父亲调(diao)酒

  • 天之蓝
楼主回复
  • 阅读:2730
  • 回复:6
  • 发表于:2013/10/17 23:23:3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今天打开论坛,看到在梦醒处等你发布的《古法酿酒》,仔细阅读之下,又翻出了童年的记忆。

不过此时人到中年,对酿酒的回忆早已没有了诗情画意,到时对人生的些许场景一幕幕涌上心头,引出对人生的一些感慨和感悟。

首先想到的是父亲。父亲原本大病未愈,但身体还算硬朗,该吃的还能勉强吃一点,该喝的还勉强能喝些水,最喜爱的酒,在医生的告诫下,慢慢喝的少,然后是彻底“不想喝了”。但对于酿酒,却还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对于家里那些包谷,父亲又动起来脑筋。
往年,这种谷物总是被母亲用来喂猪,哈哈,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位网友写的酸菜湖汤,很值得一读。但在农村,这么好的东西就是用来喂猪的。现在家里已经不喂猪了,父亲就将他用来酿酒,母亲知道父亲一辈子爱喝酒,便也不阻拦他。父亲虽然已经不敢再喝酒,却唠叨着,说万一过年了想要喝咋办,其实母亲心里很明白,父亲即便到过年,也是不会喝酒的,他酿酒,一方面是为了来人有酒喝,一方面是出于自己心中的真喜欢。

其实,我们赛鹤龄那地方,酿酒不叫酿酒,而叫调(diao)酒。虽然在现代汉语里,这个调字最多念做腔调、语调、音调的,很少用在一个词的前面,但是我们的祖先就是将这个调字和酒联姻,发明了调酒这个词,还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将一个原始的造酒过程充满了古典风味,同时也让我们后人充满了对西洋鸡尾酒的向往。

关于调酒,农村的人都有记忆,将原料粉碎,蒸熟,发酵,然后上蒸锅,大火猛烧,架天锅冷凝,然后酒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但是这个自然的流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调出好酒。父亲说,如果原料蒸的太熟,或者太生,都会影响酒的浓烈和味道,太生酿出的酒味道浓烈,但酒量会减少,太熟,酒的味道会绵缠些,但酒量会增加。而且上蒸锅的时候,火力的大小也很有讲究,上天锅的时间,天天锅的高度,锅底的中心定位都十分重要,需要经验积累,非文字描述所及。
但是最重要的是,烧酒的糟子搅拌的麦糠,一定要干净洁白,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麦糠有半点污染变色潮湿,调出来的酒不是会变成褐色,就是酒会变味儿。

农村的调酒时节,一般是冬腊月,农活大多都料理干净,家家户户的柴禾也砍的差不多了,便找一个好天气,开始酿酒。酿酒的场地其实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差不多一个院子就盘了一个酒灶,我打不出那个字,其实不叫酒灶的,有专用名词。父亲爱喝酒,但却懒得盘那酒灶,其实就是一个比家里灶台大一些的灶台而已,平日里不用的时候就空在那里,并没多大用处,父亲嫌麻烦,酿酒的时候,总是将酒糟挑到伯父家里,然后将装酒的坛子罐子搬上搬下,虽然每次酿酒最多不超过百十斤,但总要够父亲忙活一天, 父亲显得十分有成就感。

由于调酒并不在自家的场院,而是在农家院落里,再加上露天操作,所以还没等酒出来,那一种酒香早已飘飘洒洒,香满村庄,预先向村子里的人放信。据父亲讲,调酒这个东西,一点也做不了假,懂酒的人,即使不喝你的酒,但从那蒸酒时候飘出的香味儿里,便能辨析你家酒的好坏以及调酒的进程以及调出的酒的斤两。父亲爱喝酒,村里的酒友自然很多,几乎是酒刚一搭溜子,酒友们便会不请自来,父亲自然招呼着请他们尝酒。

尝酒的过程也很讲究,品尝之前,先接一酒盅洒在地上敬老爷,然后依次请辈分高的人先尝。而且尝酒的时机也很有讲究,最先从酒溜子流出来的酒是不能让人尝的,要接下来倒掉,因为那是冷凝水,真正的酒要过几秒钟才下来。最先出来的酒最为浓烈,人们将他称之为酒头子,浓度最大,一口喝下去,嗓子眼就像被火烤了一样,眼泪憋的满满的,就是流不出来。酒头子酒劲虽大,但量却是不多,人是不适宜喝的,酒头子过后的酒,质量匀称,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为了增加酒的数量,一锅子酒中间,一般要换两次天锅水,第一遍天锅水过后,每过一阵子,父亲便要接一盅子酒尝尝。如果是第一道酒,还不等酒变的十分淡就要将停下来,接着要进行第二道,很有见好就收的意思,如果第一道调的时间太长,第二道酒就没劲了。而酒有劲没劲,酒量多少,除过酒糟的软硬度之外,还在于调酒火候的把握,这种火候,就在于贪于不贪之间,舍与不舍之间,同一种原料,同一种酒糟,不同的人会调出不同的酒。

基于父亲的性格,父亲调出来的酒既不是过分辛辣,也不是过分甜淡,一般酒量大的可开怀畅饮,而酒量小点的人,也可以适量饮用,不像那些过分浓烈的酒,总是拒人千里之外。

也许,正是因为父亲这种温和的性格,也造就了他内心的达观。

就比如这场病,对我们而言,都知道轻重,唯有他自己,总是很轻松的提起。每次我带他去检查买药,他总是说这个病好麻烦,每年都要去检查,太麻烦了,太花钱了。每次听到这些,我都是轻笑,说这算啥麻烦,其实我每次回答,心里都是一阵疼,因为按照真实的病情,我都不知道还能陪他检查几次。

甚至有时候,我都在想,是不是父亲本来就已经知道病的严重,只是在安慰我们,故意装出来的轻松。虽然我们一直没告诉他,而且我还搬出几个算命先生的话来给他说,同时也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用以论证,人的体质、病的种类相同之于不同。

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从去年秋季发现,到今年秋季的好转,一切都发生的很突然,特别是接到好转消息的时候,连我都有些怀疑,直到亲自验证,才看见父亲真的是好很多了。这个好,得力于郑孔江先生的得力诊治,也得力于父亲的达观的心态。

就在最近一次带他检查的时候,父亲说,村子的人都非常吃惊,因为同类的病,几乎都不能坚持半年。甚至一位同族的老师,看见他好起来还当面开他的玩笑,说是啥好药救了你的命,听说你都走到了死亡的边上,怎么现在还活着。

听着父亲一一转述相关的话题,父亲说的很是轻松,但我听着却是相当的沉重,因为到此时,我才明确的知道,无论我们怎么掩饰,父亲早就知道的病的真相,只是还要反过来安慰我们,才装作非常轻松的样子来。

父亲一生喜欢喝酒,但从此却不再贪杯。这对于一生爱酒的父亲,该是怎样一种折磨。面对父亲亲自酿造的酒,我期盼有一天,我们会和往常一样,相互并不多言,各自拿起各自的酒盅子,默默的喝,再默默地添上。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思乡国庆
  • 发表于:2013/10/18 9:35:50
  • 来自:河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熟悉的流程跟场景。
踩麯,蒸料,下麯发酵,捂他半年再到烧出粮食精魂来,工序繁杂,每一盅酒都是辛勤化得。
跟你所不同的是,我家那边烧酒,出来接的第一盅,泼向灶火中,“轰”一下,一股蓝焰腾起,火势大作,算是敬了杜康。也映得劳作的人们一脸胭红。
酒头子,是原浆啊,我以为这是天下最好的东西。半盅入口,不敢咽,咕噜好久终于吞下,一路酣畅火辣,激得泪光盈盈。

顶你这调酒文中溢出的拳拳爱父之心。
  
  • 周知
  • 发表于:2013/10/21 13:00:57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小李藏刀
  • 发表于:2013/10/21 14:03:40
  • 来自:北京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酿酒的过程还是历历在目,也很累人啊
蕴含了楼主的深深感情。。
不讲究规矩,随自己爱好
  
  • 仰孝顺的乡村
  • 发表于:2013/10/23 5:58:26
  • 来自:陕西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愿天下老人:老有所养,病有人治。
愿天下子女:心有父母,行有父母。
拜读。
太平山下万福人,万福人家享太平
  • 佛晓心歌
  • 发表于:2013/10/26 16:39:28
  • 来自:陕西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仰孝顺的乡村 发表于 2013-10-23 5:58:26 :
愿天下老人:老有所养,病有人治。
愿天下子女:心有父母,行有父母。
拜读。
  • 五月的麦子
  • 发表于:2013/10/26 22:30:20
  • 来自:陕西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尝酒要背着出酒的镏子,慢慢品咂,若对着酒樽子喝,酒会多心,不好生出来。呵呵!
文字是药,每天吃几粒,病就会好的。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