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故乡的往事

  • 五月的麦子
楼主回复
  • 阅读:8203
  • 回复:6
  • 发表于:2015/3/27 13:41:1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故乡的往事

我的故乡在小天竺山南坡一条沟壑里,沟名叫黄石关。小天竺山是鹘岭一脉,鹘岭又是秦岭余脉,脉稍上的故乡小得如一颗针尖大的痣,不起眼。只有一些往事,依旧让人乐道。

老人们说,古时的黄石关有街道、骡马店、染房、烧锅坊(烧酒的地方)、岭上铺子。我的祖上是地主,有几十亩田地,顾有长工,开染房染布,在烧锅坊烧包谷酒,种地又做生意。骡马店有商人住的客房,也有关骡马的圈。骡马店前有座小山梁,矮矮的,肉滚滚的土层,弯弯一弓,叫马梁,是商人牧马的地方。往年草肥,商人中午到达骡马店,下午把马牵到马梁上,任马儿吃个肚儿圆,回来谈生意,吃饭,歇息,第二天天擦亮动身,踏上曲流拐弯的山道,一路铃铛摇响,向西北的关中道、山西或朝南边的漫川关奔去。老辈人讲,古时有个懒王爷,用斧子劈断了黄石关岭上一线龙脉,发生一场泡天大水,把黄石关洗劫一空。洪水打了黄石关,后来修了漫川关。这话可信度不高。想必,这两个“关”应该是同时代修建的。从漫川关一路北上有很多类似驿站的地名——马家店、黄石关的骡马店、黄石关岭以北的夏家店、高坝店。。。。。。再上就是山阳县城了。我的故乡在古驿道上,这点我深信不疑。

我有一个远房侄儿,80年代在骡马店盖屋,在一个地窖里挖出很多锈成疙瘩的麻钱和马珮、马掌钉,他们嫌难看,又没啥用处,都丢弃了。

早头,我回一趟老家,问姑姑(其实是小婶):你们是地主,怎么没有宝贝流传下来?她答:解放后,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政府铲(搜刮没收)了一次又一次,命好悬都没了,还能藏住宝贝?她现在住在染房(不是房子,是地名),房子是解放后盖的土墙石板屋,房山花下半面墙壁上用石灰搪了一块长方形的宣传牌,四边画着墨条和祥云,由当地一位叫洪木匠的人,1959年,按古书书写形式,从右至左,竖行排列,用毛笔墨汁楷书鸡蛋大的字,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规条文写得像印上去的一样。记忆里,这面白墙完整无缺,花里胡哨,字特漂亮。而今墙面经过长年的风雨剥蚀,墙体脱落,斑斑驳驳,已是残缺不全,模糊不堪了。紧挨山花墙边有个空落的猪圈,围着一圈干朽的木棍,竖着一个碾滚,堆着乱七八糟的柴草、石头。门口靠着几片雕花的石板,一条边上有眼方孔,是散架的石柜的四面。石柜是往年装粮食的家具,比木柜小很多,又没木柜美观实用,就落到如此下场。听说有很多人给其照相,想买下这几块石板,姑都没卖。她也没把它当宝贝,搁在门外墙角靠着,也不怕人偷去。这几片石板,成“地主”(听说我的地主爷爷跟着长工一起吃酸菜糊汤、上坡干活,像小户人家一样细发过日子)家的唯一见证。

先前,染房场院里有个大石磨、大磨盘,须得两个人并排,握着横在石磨腰身的木杠,蹬足前倾,打圆圈推,一圈圈的转,推一次包谷面,把人能累晕转晕。后来有了水磨和钢磨,这副大石磨下了岗,石磨石盘都不知去向了。

我家对面有个高耸的山,山顶有个寨子。小时候上去看,几间屋大,石头砌墙,一个圆圈,有架枪架炮的洞孔和凹槽,石墙遭破坏,垮塌严重。寨子周围森林茂密,鸟雀繁多,野兽、蟒蛇藏身里边。顺着西下是深深的石门沟,沟口是万丈峭壁,山壁上有洞穴,鹰鹞盘旋,五灵脂多。一道清流飞跃成瀑,灿灿闪亮,四季不瘦,美景奇幻。岩下靠南半山腰发生过一场战斗,八路军一位周政委和他的警卫员在山头人家院子给群众开会,被人告发,遭到国民***一个连围追,周政委和警卫退至山腰,凭借一道石坎全力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子弹打尽,砸了枪支(不让武器落入敌手),光荣牺牲。敌人惨无人道的割下周政委的头,请功邀赏去了。后来,当地群众用棺材把周政委和他的警卫就地安葬在他们牺牲的半坡上。我读小学时,每年清明节,老师组织全校学生,举着红旗,拿着清明吊,曲折盘旋一个小时,到英雄牺牲的地方祭奠,听一位老人讲述那场惨烈的战争故事,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继承革命意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说80年代,周政委儿子专程来到他父亲牺牲的地方,取走了革命遗骨,英魂得到安息。

记得小的时候,老家野兽特多。早晨上学,黄鼠狼子倏忽跳到路下,吓人一身冷汗。黄鼠狼夜晚偷鸡,能把插在鸡笼门上的
木棍一下下摇掉,然后把鸡偷走,极其狡猾聪明。现在不见这种动物了,我前几天回老家,夜幕降临,一大群鸡飞到树枝上挤挤挨挨的歇息,逍遥自在。那时“狼巴子”(狼)多,大白天偷猪。狼偷猪是用嘴叼着一只猪耳朵,用尾巴拍打猪屁股,像人赶猪一样,到一个僻静地方,再下口咬死。我家一头小猪,是在晌午头儿被狼偷到半路,父亲拿着长木棍,追上,截了下来。惋惜的是,小猪受了惊吓,破了胆,不几天就死了。花豹胆大,有次下午边,我到猪圈喂猪,看见对面坡地上蹲着一只豹子,虎视眈眈,我和婶娘撕破嗓门的吼叫,它半天才站起来,花露露的,有大人一庹长,闪着腰,晃晃悠悠的沿着一款小路,上“裤裆包”(地名,我家斜对面一个山梁)去了。我放牛时,山鹿混迹于牛群之间,亲戚一样和睦。山羊、野猪多得随处可见。山地旁搭着茅草棚子,秋季的夜晚,高山上到处火把闪烁,吆喝声不绝于耳。猎人钻进丛林套香獐,谋取麝香。有位青年在两棵树上绑绳索下套子,没套住野物,却把进山砍柴的父亲套住,甩向空中,等他来看看套住个啥野物时,才发现老头子脚上头下一动不动的吊着(不能动,越动,绳索勒得越紧),让人哭笑不得。野兔吃黄豆。一个冬天,我哥捉到一只小白兔,我们尽心喂养它,给它白菜叶儿吃,终因它不习惯人间烟火,郁郁而亡。果子狸夜里吃柿子。豪猪满身插着圆珠笔芯一样的硬毛,黑白相间,很好看,它一晚上割倒一大片包谷杆,半边拉块的啃玉米,极其糟蹋粮食,农民恨之入骨。蛇在屋梁上爬行。刺猬漫步山道,用石子儿打一下,缩成毛栗包一样,一动不动。老鼠饿疯了,悄没声息的钻进被窝,啃臭烘烘的脚后跟吃。虼蚤密麻,床铺、地面、灶毛口、身上都有。虱子爬在内衣里咬,得偷偷摸摸的挠痒。太阳出来,下课铃响了,一个女生坐在麦草地上,一个女生蹲在身后,在头上逮虱子,捉住一个,放在石头上,用指甲一压,“啵儿”的一声,血水点点。大人不顾羞丑,脱掉衣服,逮一个,两手指甲对挤,虱子就呜呼了。有的老汉把它喂进嘴里咬,扑地一声又吐出来,一个恨字了得!如今这些吸血虫,杳无踪影,灭种了。


山里人穷快活。生产队劳动,歇火时,中年和老年人坐着卷纸烟吃,年轻人开始说笑话、打闹。几个青年扭捉住一个小伙的胳膊,扁到背后,压着头,一人审问:你昨晚干啥坏事了?老实交代!小伙也不恼,一字一板、认认真真的回答:我向人民群众低头认罪!昨晚半夜睡不着,去敲了你妹妹的窗子,进去干了见不得人的事!意想不到的交代,把人逗得,笑痛肚子。腊月,一个杀猪匠大早去给人家杀猪,路过一位给公社做饭、时刻想当官的炊事员门口,敲门,喊醒熟睡者,急匆匆的说:公社书记叫我捎口信,让你赶快去公社领通知,到“裤裆县”当县长!一阵天花乱坠、活灵活现的话,说得炊事员信以为真,跑15里去问书记,书记噗嗤一笑,指着他的裤裆说:那就是裤裆县!

老家人胆小言轻,质朴善良,诚实义气。把钱看得珍贵而又淡然。木门常常大开,路人经过门口,认得不认得,都要打声招呼,说一声:到屋喝水!往年老家人没钱买茶叶,都是这样叫着。一家有事,全村人都来凑热闹。礼轻仁义重,现在行人情送礼也只是三五十块钱,最高不过百元。若有老人去世,全村人都赶去帮忙,晚上,那些会唱孝歌儿的男女,不要人安排,自觉的挎着小鼓,提个铜锣,打着洽洽(钹)、敲着铜碟,开始围绕棺材打转转鼓、唱孝歌儿。依照故事情节,一折折、一曲曲的唱,都是劝善和安慰孝子的大白话。“孝子不必泪淋淋,人人都有父母亲,哪有长生不归阴。为人在世多尽孝,何必人死泪滔滔?多份钱纸灵前烧,好送亡者到阴曹。亡者上了奈何桥,辞却阳间路一条。”一个人唱累了,坐在棂柩旁“坐夜”(当地风俗,人死了,亲戚邻居围一圈,整夜的坐在棂柩边板凳上陪故人)的民间歌手,接着转,接着唱,直到通宵。别的地方唱孝歌要给钱,老家人很不屑。老家人说:人死众人抬,那个不死娘老子?老家人烧自留山的柴火,饮山眼里汩汩涓流的清泉,吃承包地的粮食、自留地的菜蔬,炒吃苦妈菜长肥的猪肉,喝自家酿制的纯包谷酒。办事节俭,放鞭炮、烟花也是象征性的,不是漫川街道那种天摇地动、回声不绝、没完没了的放,猛然爆响,震得人一跳,心烦气躁。优良传统还在山里边。

现在的黄石关没了往日的热闹,大半人家移民搬迁到马家店、漫川关、山阳县城,还有少数人在山西。深圳、北京买了房子。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屋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儿。有很多房子常年锁着,道场长满荒草。土墙、石板屋随处可见,漂亮的小洋楼也有几幢。水泥路正在铺设。条件在一年年改善。我离开故乡30余年了,只有亲人家办大事,我才回老家呆一天半晌。我的石板房坍塌已久,只剩残垣断壁,沟里的人家都搬走了,老家没有家,家乡成故乡,我的记忆里只有往事。





文字是药,每天吃几粒,病就会好的。
  
  • 后街老男孩
  • 发表于:2015/3/27 15:06:50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图三的板报应该有年头了
五月的麦子
五月的麦子: 60多年了。
2015-03-28 12:07:56 回复
  
  • 幼稚木
  • 发表于:2015/3/28 9:21:50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五月的麦子
五月的麦子: 以你的力气,能把我顶上天柱摩霄那棵古松上坐着照相。
2015-03-28 12:09:51 回复
  
  • 道亦可盗
  • 发表于:2015/4/2 4:32:06
  • 来自:陕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浓浓的故乡情,朴实无华,感人。
  
  • 闻孝书
  • 发表于:2015/6/9 20:40:51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读后着实感人!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